:::
淨零科技

淨零科技

「2050淨零排放」是全球的趨勢,也是臺灣的目標,並已納入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中,是跨世代、跨領域、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,對我們既是挑戰,也是機會;「科技」更將成為淨零過程中,社會、產業、生活及能源等4大轉型的重要推手,協助能源與資源有效利用,以智慧化及共享經濟降低民生需求,以科技提升能源供給效率,在調適過程中減低衝擊;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分析,現行的科技只能協助達成2030年前的減碳目標,到2050年,大約一半的減碳即需要更前瞻的技術方能落實。

鑑此,政府於2022年3月公布的「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」中,即規劃發展5大淨零科技領域,短中期著重於現有成熟技術擴大推動與加速示範技術研發,長期則發展前瞻科技,提供各面向轉型所需技術。行政院並於2023年3月核定「淨零科技方案(第一期2023-2026)」,聚焦達成國家2030淨零政策目標所需之淨零科技基盤建置,透過5大領域整合推動,加速技術落地應用與導入前瞻科技研發。此外,將與民間團體合作擴散淨零觀念及建立民間自主投入機制,讓民眾理解淨零科技,並進而願意參與。

相關策略如下:

1.永續及前瞻能源:投入前瞻能源研究(如深層地熱、去碳燃氫、磁約束高溫電漿等),極大化再生能源供給,並布局儲能與電網系統整合科技,以及投入氫能關鍵基礎設施開發研發。

2.低(減)碳:加速高碳排產業減碳(如鋼鐵、石化、電子、建築等);減少運輸碳排,布局載具去碳化技術(如電動車、重型氫能載具);另降低工業石化能源使用,導入氫能應用。

3.負碳:發展碳捕獲與再利用、碳封存與自然碳匯等技術。

4.循環:提高資源再利用率,開發能資源循環應用技術與機制驗證。

5.人文社會科學:投入社會、產業、生活與能源等四大轉型調適及社會經濟等基礎研究論證,做為決策參考與社會溝通基礎,並推動民間自主投入機制建立,擴大民間參與淨零轉型。

arrow icon arrow icon
返回
top